1月7日,梅州市新冠感染指揮辦印發《梅州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完善應對準備,調整防控措施,統一規則、分類指導、防范風險,平穩有序實施“乙類乙管”。
《方案》要求,圍繞“保健康、防重癥”,采取相應措施,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要求,2023年1月8日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對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施行隔離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對新冠病毒感染者實施分級分類收治并適時調整醫療保障政策;檢測策略調整為“愿檢盡檢”;調整疫情信息發布頻次和內容。依據國境衛生檢疫法,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采取檢疫傳染病管理措施。不再對來(返)梅人員采取疫情核查防控措施。
《方案》提出了13個方面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進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率,完善新冠病毒感染治療相關藥品和檢測試劑準備,加大醫療資源建設投入,調整人群檢測策略,分級分類救治患者,提高醫療資源調度效率,作好重點人群健康調查和分級分類健康服務,強化重點機構防控,加強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強化疫情監測與應對,倡導堅持個人防護措施,做好信息發布和宣傳教育,優化中外人員往來管理。
各縣(市、區)要加強120急救、急診急救、發熱門診、重癥救治以及傳染病診治各類醫療資源建設。按照《關于進一步優化發熱門診體系提高診療服務能力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粵防疫指辦函[2022]683號)要求,加強發熱門診(診室)的建設和服務,優化流程,提高診療服務能力,發熱門診(診室)要“應設盡設、應開盡開”。
《方案》要求調整人群檢測策略。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策略調整為“愿檢盡檢”,不再開展全員核酸篩查;核酸檢測以“單采單檢”為主。除有發熱、呼吸道感染等癥狀或老幼孕殘和有嚴重基礎疾病人群等脆弱人群需要檢測外,一般情況不再檢測核酸或抗原。在社區保留足夠的便民核酸檢測點,保證居民“愿檢盡檢”需求。保障零售藥店、藥品網絡銷售電商等抗原檢測試劑充足供應。對醫療機構收治的有發熱和呼吸道感染癥狀的門急診患者、具有重癥高風險的住院患者、有癥狀的醫務人員;對大型企業、工地等人員聚集的重點機構,重點黨政機關和重點行業,商場超市等重點場所出現發熱、呼吸道感染等癥狀的工作人員,可開展抗原或核酸檢測。對社區65歲及以上年齡老年人、長期血液透析患者、嚴重糖尿病患者等重癥高風險的社區居民、3歲及以下年齡嬰幼兒,出現發熱等癥狀后及時開展抗原或核酸檢測,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減少重癥。
《方案》提出要分級分類救治患者。未合并嚴重基礎疾病的無癥狀感染者、癥狀輕微的輕型病例,采取居家自我照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加強健康監測指導,提供基本退熱、止咳藥物。對癥狀明顯,無基礎疾病或基礎疾病相對較輕的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根據病情分類集中收治于二級、三級醫院。對重癥老年患者,建立三級醫院分片包干責任制,劃定三級綜合醫院責任范圍,按照分區包片原則對口收治。
對重癥患兒,指定市人民醫院、粵東醫院實施集中收治。對透析、腫瘤放化療人員和孕產婦,優先通過社區網格轉診至相關醫院保障其接續性治療,接診醫院要優先收治;自行前往的人員,各醫療機構要壓實首診負責制“應收盡收”。對急危重癥患者,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確保無條件收治,保障急診科正常運轉、院前院內急救“綠色通道”有序銜接。
《方案》對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進行了部署。要求加強對老幼孕殘和嚴重基礎疾病患者等脆弱人群隨訪,特別是獨居老人、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監護困境兒童、農村留守兒童等群體,有條件地區可為農村重癥高風險人員、脆弱人群發放健康包(含防護物品、對癥治療藥品、抗原檢測試劑)發揮縣、鎮、村三級醫療衛生網作用,做好重點人群健康調查,加強醫療資源配置,配足呼吸道疾病治療藥物和制氧機等輔助治療設備,加大中藥應用。
《方案》要求,取消入境航班入境后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取消包括跨境貨車司機等在內的陸路、航空口岸從業人員閉環管理措施,停止集中隔離轉運管理工作機制。停止辦理豁免隔離相關事項,健康申報正常且海關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者,可放行進入社會面。進一步優化復工復產、商務、留學、探親、團聚等外籍人士來華安排,提供相應簽證便利。
各縣(市、區)要提前做好本土密接、入境人員解除隔離前準備工作以及過渡期被隔離人員的思想解釋工作,2023年1月8日0時起,即時解除全部強制隔離的病例、密切接觸者、入境人員,妥善做好隔離人員離開工作。
《方案》倡導堅持個人防護措施。“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倡導探視老年人時戴口罩,養成勤洗手、不隨地吐痰等良好衛生習慣,及時完成疫苗和加強免疫接種。疫情嚴重時,患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及孕婦兒童等盡量減少前往人員密集場所。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落實居家自我照護,減少與同住人接觸,減少外出和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如需外出,應全程規范佩戴口罩;要按照相關指南合理使用對癥治療藥物,做好健康監測,如病情加重及時前往醫療機構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