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級非遺項目(客家泥塑)代表性傳承人——劉沅聲,憑借捏泥巴的手藝,受邀舉辦2021年“廣東文化人物系列第十二展”:《劉沅聲客家風情陶塑展》(廣東文化人物系列展覽創辦于2010年,截至目前僅有11名廣東文化人物受邀參展,劉沅聲為第12位受邀者。)值得注意的是劉沅聲,是獲得此項榮譽稱號的第一位梅州人。
此件參展作品,擬名為《當年一盆薯,今報一盆金》(半成品),講述的是一位客家人知恩圖報的故事。
市級非遺項目(客家泥塑)代表性傳承人 劉沅聲:這是一件真人真事,劉佛良是梅縣區松源人,生活在晚清民國時期,少年時非常窮困,幸而得到隔壁叔婆的幫助,有一次叔婆用一臉盆的番薯來救濟他,讓他渡過了生活的難關。后來劉佛良去了美國打拼,衣錦還鄉后第一件事就是向叔婆報恩,用整整一臉盆的銀元表達他深深的感恩之情。

一件件風格質樸,造型生動的作品,無不展示著客家人的好家風好家訓。
市級非遺項目(客家泥塑)代表性傳承人 劉沅聲:家風家教是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尤其是我們客家文化的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從娃娃抓起是十分重要的,必須從小培養優秀的品德、習慣,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念。這也是我的系列作品中經常出現的主題之一。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劉沅聲創作了《紅色大地》系列雕塑。這也將成為此次受邀到廣州開個展的一大亮點。
上面這件作品叫《紅軍粥》,講述了1929年10月,朱德、朱云卿、陳毅、林彪等十多位紅軍將領率領紅四軍攻克梅縣縣城,后移師梅南途中經過梅江邊的軒坑渡口,當地老農呂伯主動把家中所有米煮成熱粥招待紅軍,并婉拒酬謝的故事。
市級非遺項目(客家泥塑)代表性傳承人 劉沅聲:這件作品的內容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老百姓也永遠擁戴、感恩共產黨的魚水情深,也因此成就了梅州又一段動人的紅色佳話。
據了解,此次劉沅聲被廣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確定為“廣東文化人物系列第十二展”的人選,受邀舉辦的《劉沅聲客家風情陶塑展》展覽時間為2021年8月4日至8月15日,展覽地點為廣州市越秀區二沙島嶺南會展覽館,約有60件作品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