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陽漸近暑徘徊,
一夜生陰夏九來。
今天是2024年6月21日,
甲辰年 庚午月 丙辰日,
星期五 夏至日。
一夜雨聲涼到夢,
萬荷葉上送秋來。
在多日的酷暑與連綿的細雨后,
夏天便迎來了最炎熱的時節——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日期在每年公歷6月20日-22日之間。斗指午;太陽黃經90°;于公歷6月21~22日交節。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于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是太陽北行的轉折點。夏至過后,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對于中國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地區來說,夏至過后,正午太陽高度開始逐日降低;對于中國位于北回歸線以南地區來說,正午太陽高度在夏至過后經南返,太陽再次直射后才開始逐日降低。氣溫高、濕度大、不時出現雷陣雨,是夏至后的天氣特點。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屬陽;夏至雖然陽氣較盛,且白晝最長,但卻未必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因此時接近地表的熱量仍在積蓄,并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夏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古時也是民間“四時八節”中的一個節日,自古民間有在夏至拜神祭祖的習俗。夏至后,人們普遍會食用清補涼湯、涼茶、酸梅湯等來避暑。

夏至 · 三候
節氣三候的意義和特點在于反映自然物候現象和農事活動。每個節氣分為三候,每候為五天,通過描述動植物的生長、遷徙、鳴叫等自然現象,以及天氣、氣候的變化,來反映自然界的變化規律。同時,節氣三候也與農事活動密切相關,對農業生產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候鹿角解,意思是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并且認為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
二候蟬始鳴,意思是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
三候半夏生,意思是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夏至 · 習俗
中國一些地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消夏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折扇、脂粉等什物?!跋闹寥眨M扇及粉脂囊,皆有辭。"
夏至是“四時八節”之一,民間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古代農耕社會的人們在安居樂業之余擇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種定期節日,拜神祭祖豐盛祭貢品發展出節日宴飲活動,也漸漸形成一些約定俗成的慶祝方式,即所謂節慶民俗。
夏至 · 書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