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廣闊天地中
健康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
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僅關系到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也影響著學生未來適應社會的能力
今天,讓我們到梅縣區新城中心小學
聚焦健康教育的校園實踐
“ 動腦筋思考了,笑笑生病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醫生,你會給笑笑什么建議?好,轉過去小組討論一下。” 聞聲走進梅縣區新城中心小學的一間教室,我們看到了正在積極討論的學生們,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紛紛扮演醫生的角色,都在推測案例中的笑笑為什么會生病,接下來該怎么做。而眼前這位老師叫葉英,是403班的班主任。這是一節健康教育主題班會課。
葉英老師先由案例導入,讓學生認識到均衡飲食的重要性。接著,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食物出發,分別舉例詳細講解了人體所需要的七大營養元素和膳食寶塔的構成。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解和積極的問答互動,同學們掌握了營養膳食與自身健康的相關知識。

梅縣區新城中心小學 611班 張語宸:“我以前有點挑食,不愛吃魚肉、蔬菜、蘑菇等等,通過學習健康教育課程,我明白了這些食物的營養價值,懂得了要均衡飲食,多運動,才會有好的身體。”
為了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讓他們深刻理解“ 身心健康很重要 ”這一道理,新城中心小學將健康教育納入課程體系,班主任們會定期開展各式各樣的健康教育主題班會課。

在五年級(11)班的教室里,班主任曾李苑正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介紹人體的主要器官及作用,引導學生學會如何保護和愛護自己的身體。


如何將健康教育自然地融入日常教學中,新城中心小學的老師們各有妙招,她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設計教學方案,讓健康教育課更生動有趣。
真正有效的健康教育不是局限在課堂之內,而是讓學生有更多機會走出教室、參與運動、強健體魄、放松身心。

音樂起,大課間至。每天上午第一節課后的25分鐘,是全校學生參與各類體育鍛煉的寶貴時光。各年級學生輪流前往操場進行廣播體操和繞樁環跑,還沒輪到的年級則分散在校內其他空地進行跳繩、打籃球等鍛煉活動。這些固定的大課間活動幫助同學們養成了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


除了大課間,眼保健操也是學校每日的固定活動。每當那熟悉的廣播旋律響起,同學們都正襟危坐,認真跟隨節奏按壓穴位,舒緩眼部疲勞。在保護視力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們的自律意識和健康習慣。

此外,及時掌握和監測學生的生長發育及健康狀況,是新城中心小學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可以預防和控制學校學生傳染病、常見病的發生。

梅縣區新城中心小學 校醫 朱雪容:“ 對不斷攀升的青少年營養不良癥、近視、齲齒、心理障礙等問題,我們主要從體格、心理、飲食方面來定期進行學生的健康監測。每年的體檢,每學期的視力檢查,肥胖、脊柱側彎異常等常見病的監測,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健康檔案。”
健康教育應當持之以恒,絕非蜻蜓點水式的淺嘗輒止。為持續做好學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新城中心小學積極與相關部門合作,邀請專業人士到校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動,包括青少年近視防控科普知識講座、應急救護技能實操培訓、消防安全知識專題課、定期的視力監測、防溺水安全警示教育以及文明出行宣傳等活動,旨在將健康理念的種子深深植入每位學生的心田。
梅縣區新城中心小學 506班 黃梓恒:“ 我學到了很多實用的健康知識和技能,運動的時候要掌握正確的運動姿勢、呼吸方法,避免運動的損傷,我還學到了如何緩解壓力、焦慮的方法,一些簡單的急救方法,如海姆立克急救法、簡單的傷口處理方法等。”
梅縣區新城中心小學 少先隊副大隊輔導員 彭梅秀:“學校健康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和責任感,使他們能夠將健康的生活方式融入日常生活,幫助學生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識,如個人衛生、營養飲食、適量運動等。”
身體健康固然重要,心理健康同樣不容忽視。一直以來,新城中心小學把學生的“心事”當教育大事,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心理情景劇《桃花心木》、公開課《生氣樹結什么果》、心理健康教育課《做情緒的小主人》,以及心理漫畫和手抄報的制作與展覽等,引導學生關注心理健康,學會自我調節。

梅縣區新城中心小學 603班 黃雨薇:“ 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可以跟好朋友傾訴,或通過運動等方式排解自己的情緒,讓我明白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聚焦青少年心理問題,守護學生心理健康,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面臨的一道“必答題”。在促進兒童青少年健康的道路上,學校的努力、家庭的支持、社會的關懷同樣重要。
的確,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任務
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我們相信
在梅縣區教育局的重視下
校園健康教育模式能夠為學生的美好未來
奠定堅實的健康基礎
記者:肖曉美李抒洋 沈威
責編:李抒洋 梁詩瑩(見習)
初審:孫怡
審核:張仕加 溫錫良
監制:羅梓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