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先生說
“什么是教育?
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梅縣區憲梓中學
看看該校是如何通過言傳身教
榜樣示范、主題班會等多種方式
激發學生對好習慣的認同與追求
隨著大課間音樂的響起,梅縣區憲梓中學的校園里瞬間充滿了活力與朝氣,只見初三年級的學生在各班老師的帶領下,從教學樓出來,有序排列成隊,依次進入操場,開始今天的大課間運動——跑操。

在每天上午第二節下課后的25分鐘大課間,初三各班帶隊老師會陪同學生一起進行跑操運動。這是梅縣區憲梓中學為實施習慣養成教育,強健學生體魄,針對初三年級學生專門開展的體育鍛煉活動。因場地有限,初一、初二年級的學生雖然暫時沒有跑操,但會有不同形式的體育鍛煉活動,如跳繩、引體向上等。這些固定的課后體育活動是學校習慣養成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無以規矩,不成方圓。為了把習慣養成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學校專門編寫了《梅縣區憲梓中學養成教育手冊》,作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校本教材。

梅縣區憲梓中學 副校長 吳文峰:“將習慣從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習慣、心理素質、安全習慣五個方面進行培養,第二,強化教師隊伍建設,要求教師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如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培訓、養成教育經驗分享等,讓師生共同成長。第三,優化課程設置,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勞動技能及主題教育等課程,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
憲梓中學在落實習慣養成教育工作中,始終秉持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特別注重課堂與課后的有機結合。而在課堂之內,尤其是主題班會,是班主任抓好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新學期開學初,班主任會結合各年級學生的特點從不同角度著手,開展關于習慣養成教育的班會課,如初一、初二年級的“文明禮儀”“安全教育”“學習方法”、初三年級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等,不斷強化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
梅縣區憲梓中學 初二(15)班 班主任 李雪霞:“良好習慣的養成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外,將習慣養成教育巧妙地融入學科知識教學之中,已成為學校教師常用的教育策略。初三(34)班的班主任巫成龍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語文高級教師,他擅長創設貼近實際的情景,引導學生在具體情景中思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實現教書與育人的雙重目標。
談及如何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習慣并糾正不良行為,憲梓中學的老師們也有獨到的見解。
梅縣區憲梓中學 初三(34)班 班主任 巫成龍:“設定明確的目標和規則;第二,建立日常慣例和日程表;第三,強化積極行為,及時反饋;第四,創造積極的學習環境;第五,鼓勵自我監測和自我反思。”
梅縣區憲梓中學 初一(15)班 班主任 黎翠芳:“在書寫方面,我會制定規范的書寫標準和正確書寫的獎勵制度,舉辦書法比賽,還有組織《字如其人》主題講座等等;在日常穿著方面,我們是要求學生統一穿校服,讓學生們意識到衣著整潔、字跡工整對自我價值提升的重要性,從而養成良好的書寫和穿著習慣。”


與此同時,憲梓中學精心規劃校園布局,以環境育人。一進校門,大石頭上“讀好書、做好人”的校訓格外耀眼;校道旁,各類主題的宣傳櫥窗,讓人感受到蓬勃向上的力量;樓梯上,文明、惜時、安全、讀書、好習慣等醒目標語,潛移默化中熏陶學生言行;教室里,書法作品、優秀筆記、名著手抄報、文明之星光榮榜等,如甘泉潤心,催人奮進......處處皆用心,無處不育人。


此外,學校還組織知識競賽、歷史劇表演等課外活動,并邀請有關部門定期在校舉行“法治進校園”、“反邪教與禁毒”、“應急救護技能培訓”等活動。在持續的環境熏陶和各類習慣養成教育活動的推動下,學生們自然而然地將課堂上學到的好習慣融入到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
記者:肖曉美 沈威
責編:陳熠霖 梁詩瑩(見習)
初審:孫怡
審核:張仕加
監制:羅梓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