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梅縣區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一相當”目標任務,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持續精準發力推進脫貧攻堅,實現了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達到脫貧退出標準,32個省定貧困村達到退出標準。
鐘妙森曾經是水車鎮鵝峰村的貧困戶,在鎮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家里種起了木耳、養起了牛,生活也越來越好了。
鵝峰村第一書記兼扶貧隊長李冬艷告訴記者,以前該村產業薄弱,貧困戶增收慢。他們因地制宜,積極探索“一地多用、一地多產”立體種養致富模式,引進企業聯手發展靈芝、木耳、金銀花種植和魚苗、甲魚養殖等立體農業,有效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水車鎮鵝峰村第一書記兼扶貧隊長李冬艷:村集體收入通過這幾個產業每年都在增收增加,剛開始幫扶以前才2600元,現在達到了四五萬塊錢左右。
鵝峰村的變化是梅縣區脫貧攻堅成效的一個縮影。2020年,梅縣區持續將產業扶貧作為脫貧增收“主渠道”, 積極發揮金柚產業帶動作用,因地制宜發展煙葉、雞肉菌、金線蓮等特色種養,推動產業幫扶“處處開花”。同時,梅縣區堅持電子商務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引導龍頭企業與貧困戶建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和穩定的產銷聯系。石坑鎮龍塘村村民李春雄:以前種的農作物都賣不出去,現在特別好,會幫我們網絡銷售。廣東村之翼科技有限公司溫志雨:和貧困戶簽訂采購合同,然后通過標準化的一個種植養殖,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來去把農產品賣出去,而且我們又有一個保價收購,那么貧困戶在種養的時候就更加放心和安心。
此外,梅縣區搶抓“美麗鄉村”帶來“美麗經濟”的脫貧致富機遇,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完成了“三清三拆三整治”“廁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基礎整治工作,人居環境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2020年,梅縣區精準發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6821戶15045人已全部達到脫貧退出標準,32個省定貧困村達到退出標準。接下來,梅縣區將強化責任落實,全力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文/葉榕 沈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