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4年,在全國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新增限額3.9萬億元中,廣東獲得新增專項債券額度達5085億元,額度在全國各省區中最高。
“經濟第一大省”如何利用新增專項債優勢,撬動更多資本活水,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新一年,新增專項債又有哪些新投向?《“新”里有數》專訪廣東省財政廳廳長陳國煌,透過專項債的投向和使用,看“經濟第一大省”有何新變化?
陳國煌:我們所處的位置是廣州到湛江高速鐵路的建設現場。這條高鐵在省內連接了從廣州到湛江沿途七個城市,同時也是連接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和北部灣城市群的一條的高速鐵路,重要性可想而知。
這條高鐵總投資額達到998億元,其中資本金占50%,主要采用專項債的模式籌集。目前,已經到位的資本金達421億元,也撬動了銀行信貸資金跟投。資金順利到位,有力保障了項目順利推進,有望今年底實現高鐵全線通車。
記者:去年,廣東獲得的新增專項債規模占到全國首位。這背后反映了什么?
陳國煌:去年,廣東獲得的專項債規模是5085億,債券規模排在全國各省份最前列,這里面主要有兩個因素。
首先,廣東省在2022年7月份就率先宣布實現全域無隱性債,到目前為止一直保持無新增隱性債。良好的債務狀況是財政部分配廣東省較多新增專項債額度的一個主要的因素。
第二個很關鍵的因素是,每年我們向國家相關部門申報,并通過審核的項目數量以及項目投資額,在全國也處于最前列。
我們有債務空間,又有好的項目,因此才能爭取更多專項債資源支持。這也是廣東經濟大省勇挑大梁的體現。無論是經濟建設各方面的工作,還是財政各方面的工作,我們都時刻把廣東的工作放到一個經濟大省去考量、去謀劃。
記者:廣東同時也是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自審自發”試點地區之一,目前“自審自發”工作開展情況如何?
陳國煌:專項債券支持項目都在廣東省內。實行“自審自發”后,由省市部門審批項目,會更直觀、更直接地了解項目實質情況,溝通也會更加及時,審批時心中有數,提高工作效率和資金的使用效益。
記者:去年,廣東成為首個在港澳兩地發債的地方政府。您也親自帶隊到港澳地區發債,效果如何?
陳國煌:我到港澳地區去做路演推薦的時候,感覺到香港、澳門金融界投資者以及政府部門,對廣東到香港、澳門發行地方債非常支持,也非常歡迎。去年9月份,我們在香港發債,最終有效訂單認購倍數達到11.4倍,足見港澳投資者對廣東的信心。
港澳投資者感興趣的,一方面是綠色債券,這些債券資金投向具有生態環保效益的項目,經評級機構評定為綠色債券。
另一方面是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民生項目,港澳投資者可以實實在在看到這些項目投資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除了認購地方政府債以外,港澳投資者也可以采取直接投資等方式,進一步加大對大灣區投資。而這也是我們選擇到香港、澳門發債的一個重點考慮:不僅僅是籌集資金,更是一種宣傳、溝通、交流的方式。
記者:廣東一直也在提要不斷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財政領域有哪些舉措?
陳國煌:大灣區建設向縱深推進過程中,財政領域跟港澳的交流對接也越來越多。比如,科研經費項目的申報,我們向港澳科研機構、科研人員開放,并且建立了科研資金的跨境使用機制。
我們去年還專門舉辦了粵港澳大灣區高端會計人才培訓班。在交通基礎設施聯通以外,我們在科研、會計服務等方面也在進行主動對接,都得到了大家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