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
澎湃新聞記者 周頔
攝2月2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財政改革與發展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有媒體提問: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建立以來,中央財政的錢到達地方基層的速度更快了。能否具體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今年在完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方面,將有哪些新的舉措?對此,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表示,建立財政直達機制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財政管理工作的重大創新。2021年,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常態化實施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并擴大范圍。所謂常態化,是指在2020年特定時期實施的政策基礎上,我們把它調整為常態化實施,并且擴大范圍。從去年全年運行的情況來看,財政直達機制發揮了“一竿子插到底”優勢,實現了管理效能和資金效益“雙提升”。
一是下達快。資金下達坐上了“直通車”,直達基層、直接惠企利民,在途時間大大減少。直達機制去年的情況和前年的情況不太一樣,從中央財政來說,從年初編預算的時候就開始做這項工作,對地方時間的要求,放得比前年時間更長一些,要求接到中央下達的資金后,省級財政應當在10-30天內分配下達。從去年直達資金監控系統反饋情況看,大部分地方用了10天左右的時間完成了資金的分配。
“應當說,速度確實很快,比一般的資金或者和中央其他的非直達轉移支付資金相比要快。從年底統計直達資金支出的進度來看,直達資金全年支出進度明顯高于一般預算資金。”許宏才稱。
二是投向準。全年統計,2.8萬億元直達資金實際形成支出2.67萬億元,主要用于精準支持基層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和保工資、保運轉等方面。據不完全統計,用于養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基本住房等基本民生方面的支出近2萬億元,直接用于就業方面的支出超過510億元,相關直接惠企支出累計超過6000億元,惠及各類市場主體166萬余家,精準滴灌效果明顯。
三是監管嚴。更好發揮直達資金監控系統作用,讓更多雙眼睛盯著直達資金,避免“蘿卜快了不洗泥”。
因為監控系統是從中央到省、到市縣,在中央不僅僅是財政部門、審計部門,還有相關主管部門,都是聯網的,大家都能夠在一個網上看到資金流向、資金撥付和支出情況。應當說,與其他財政資金相比,監控更嚴格。從審計署實施的國家重大政策落實跟蹤審計情況來看,直達資金違規問題比較少,違規金額比例也比較低,資金使用相對來說更為規范,因為有這個監控系統在監控,發現一些問題也會及時提出來、及時糾正。
許宏才表示,今年財政部將認真總結已有的經驗做法,進一步擴大直達資金的范圍,完善直達資金的管理制度,強化資金監管,確保直達資金規范安全高效使用,更好地發揮作用,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