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縣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實施“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宜居梅縣”的發展戰略,按照“四大板塊”的功能布局,采取確保播種面積、狠抓增產、強化基礎、落實政策、推廣科技等一系列措施,實現了全縣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
一、農業生產的總體態勢
據統計,2012年我縣現價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59.67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種植業產值44.32億元,同比增長6.1%;林業產值1.43億元,同比增長1.4%;牧業產值10.81億元,同比增長1.9%;漁業產值2.43億元,同比增長4.9%,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0.67億元,同比增長5.4%。
(一)糧經作物生產穩步發展
2012年我縣各級通過認真落實廣東省良種補貼方案,開展好產糧大縣建設和農業部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大力推廣五優308、T優528、深優9516、天優華沾等優質稻品種,全縣雜交稻推廣面積占總面積的96%,優質稻占85%以上,去年我縣糧食生產再獲豐收。據統計,2012年我縣糧食收獲面積為509368畝,總產206729噸,分別比上年增長0.05%和3.0%;其中水稻種植面積387822畝,比增0.7%,總產達177539噸,比增3.0%,薯類42100畝,比上年減少2.4%。其他經濟作物面積49.2萬畝,其中蔬菜198225畝,總產達461656噸,分別比上年增長3.2%和6.9%;玉米29729畝,比上年增長4.3%;花生58171畝,比上年增長1.8%;大豆40013畝,比上年減少6.2%;西瓜22921畝,比上年減少17.1%;烤煙15726畝,比上年增長3.5%。
(二)畜牧業生產低位運行
2012年,隨著生豬市場價格的不斷下行,養殖效益受到了影響,生豬養殖戶補欄下降,出欄增加。2012年底全縣生豬存欄量為23.05萬頭,對比上年減少1.3%,生豬出欄量為41.63萬頭,比增2.7%,家禽存欄280.15萬只,對比上年減少5.9%,家禽出欄834.7萬只,比增1.4%。全年全縣肉類總產量44280噸,增長2.17%。
(三)漁業生產持續增長
據統計,2012年全縣水產養殖面積64200畝,與去年持平,全年全縣水產品產量27572噸,增長5.0%。其中,魚類產量27050噸,增長6.7%。名優稀特品種水產品養殖面積繼續擴大。
二、存在問題
(一)農業投入依然不足。水利基礎設施仍然落后,難以抵御自然災害的影響。
(二)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程度仍然較低。
(三)農資價格持續上漲,成本增加,使農民收入增長受到壓制。
(四)畜牧業受市場價格影響大,從而制約生產發展。
三、加強農業生產的建議
(一)加大農業投入,加強農田水利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防御各種自然災害,減少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損害。
(二)保持畜牧業生產的健康發展。一是正確引導各種畜牧業的生產,合理調整養殖結構,保持養殖信息暢通。二是落實防控責任,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完善重大疫情的防控工作。三是推進現代化養殖模式,不斷調整和優化畜牧業結構。
(三)加強留守農村勞動力的培訓。進一步加大科技推廣力度,提高科學種養能力。
(四)狠抓農產品質量安全,擴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大農產品深加工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