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 業
2018年,全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產值72.62億元,比增4.9%;其中,農業產值56.07億元,比增5.4%;林業產值0.94億元,比增3.9%;牧業產值11.6億元,比增2.2%;漁業產值3億元,比增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01億元,比增12.2%。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5.84億元,比增5%。
全年糧食產量16.78萬噸,同比減少0.9%;其中水稻產量15.64萬噸,同比減少1.1%。經濟作物產量中,花生同比增長0.1%,烤煙同比減少7.5%,蔬菜同比增長2.3%,甘蔗持平增長。
全年水果總產量68.1萬噸,同比增長5.7%;其中,柚子產量49.1萬噸,同比增長7.2%。
全年生豬飼養量52.38萬頭,同比增長2.2%;豬肉產量2.56萬噸,同比增長0.7%;水產品產量2.92萬噸,同比增長4.3%;三鳥飼養量1228.4萬只,同比減少4.6%。
2018年,全區完成造林更新3.72萬畝(其中碳匯林1.54萬畝、社會造林2.18萬畝),完成景觀林帶建設約15公里,完成森林撫育約15萬畝;森林覆蓋率75.2%,城區綠化覆蓋率42.46%。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18年,全區101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43.73億元,同比增長1.1%;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40.24億元,同比增長1.6%。畬江工業園區30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28.05億元,同比下降23.5%。
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產值14224萬元,同比增長20.5%;集體企業產值5929萬元,同比下降12.7%;股份合作企業產值10835萬元,同比增長19.5%;股份制企業產值1146433萬元,同比增長1.9%;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產值250427萬元,同比下降12.4%;其他經濟類型企業產值9494萬元,同比下降10.7%。
規模以上工業七大支柱產業完成產值117.06億元,持平增長。產值分類具體如下:電力生產業完成產值349864萬元,同比增長11.5%;電子產品業完成產值281932萬元,同比增長19.1%;機械制造業完成產值187078萬元,同比下降13.9%;醫藥化工業完成產值53867萬元,同比增長13%;工藝美術品業完成產值62305萬元,同比下降61.3%;建材業完成產值208817萬元,同比增長22.2%;礦產品業完成產值26722萬元,同比增長14.7%。
2018年全社會用電量2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31%;工業用電12.8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5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用電量10.2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91%。
2018年,全區完成建筑業增加值12.3億元,同比下降6.4%。全區50家資質等級以上建筑業總產值31.09億元,同比增長22.7%。
四、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業
2018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比增長0.7%。其中,項目投資下降12.7%,在項目投資中,工業投資下降18%,工業技改下降64.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長167.1%;第二產業下降18%;第三產業增長3.2%。
全區77家房地產企業完成開發投資56.93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住宅投資35.3億元,同比增長13.8%。商品房銷售面積完成75.7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8 %,商品房銷售額完成52.24億元,同比下降36.9%;商品房施工面積536.9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8.9%;竣工面積115.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8.2%。
五、交通、郵電和旅游
2018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7.7億元,同比增長2.8%。
全年交通運輸能力如下:
指標名稱 總 量 比上年增長
旅客運輸量 442萬人 6.25%
旅客周轉量 57401萬人公里 6.13%
貨物運輸量 2027萬噸 5.68%
貨物周轉量 364879萬噸公里 5.69%
2018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78890萬元,同比增長110.58%。其中,郵政業務總量7826萬元,同比增長3.45%;通信業務總量171064萬元,同比增長121.05%。年末,全區固定電話用戶4.77萬戶,移動電話用戶57.06萬戶,互聯網用戶42.19萬戶。
2018年全區旅游接待共1978萬人次,同比增長10.2 %;實現旅游總收入163.8億元,同比增長8.9%;其中住宿設施接待過夜旅游總人數1393萬人次,同比增長5.3%。年末全區共有5家星級酒店(其中:四星級1家,三星級4家),共有4個A級景區(其中5A級1個、4A級2個、3A級1個)。
六、國內貿易
2018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58.8億元,同比增長4.4%。其中,14家限上批發業完成1659.3萬元,下降65.9%;48家限上零售業完成351370萬元,下降6.3%;20家限上住宿業完成15836.1萬元,下降18.5%;8家限上餐飲業完成8627.5萬元,增長6.3%。
按城鄉分,城鎮完成122.06億元,比增3.7%;農村完成36.74億元,比增6.9%。按行業類型分,批發和零售業完成137.95億元,比增4.5%;住宿和餐飲業完成20.85億元,比增4.2 %。
七、對外經濟貿易
2018年,新簽外商投資項目(已批準)372個,合同利用外資金額10474萬美元,同比增長318%。實際利用外資1243萬美元,同比增長17%。
全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 33941萬美元,同比增長12%。其中,出口總額26575萬美元,同比增長24%;進口總額7366萬美元,同比下降16%。
八、金融和保險業
2018年,年末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306.01億元,同比增長19.57%;貸款余額155.18億元,同比增長31.89%;銀行業存貸比為50.7%。
2018年,梅縣區中保財產險全年各類保費收入5341.2萬元,同比增長16%;賠款金額2090.1萬元,同比增長0.6%。梅縣區中保人壽險全年各類保費收入14931.5萬元,同比增長1.8%;賠款金額856.8萬元,同比下降7.4%。
九、科技、教育、文化和衛生、體育
2018年,全區專利申請量592件(其中發明專利87件,實用新型專利367件,外觀設計專利138件),比上年同期增長12.76%;專利授權量397件(其中發明專利13件,實用新型專利257件,外觀設計專利127件),比上年同期增長33.22%。年末全區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7567人,人數持平去年。其中,高級職稱981人,同比增長1.6%;中級職稱3880人,同比增長0.2%;初級職稱2706人,同比減少0.8%。
2018年普通高中實際招生人數2501人,在校學生7996人,畢業生2795人;普通初中招生5227人,在校學生15086人,畢業生4672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人數633人,在校學生2370人,畢業生715人;普通小學招生9052人,在校學生45294人,畢業生6111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0792人;特殊教育在校學生350人。小學人口入學率100%,初中人口入學率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8.8%,高中畢業生升學率98.02%,大學錄取率84.31%。
2018年,全區共有電影放映單位4個,藝術表演團體2個。全年完成下鄉演出100多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4260場。木偶傳習所參賽作品《封箱》在“廣東省第六屆嶺南舞蹈大賽”中獲得非職業組作品金獎、創作金獎、表演金獎三項金獎;山歌劇《春鬧》唯一獲得國家文化和旅游部舉辦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的劇目。全區共有文化館1個,博物館8個,公共圖書館2個,年末圖書館藏書達32.58萬冊。全區電視衛星接收站8座,有線電視廣播站19個,數字電視用戶9.9萬戶。全區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100%,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
2018年,全區414個醫療衛生事業機構擁有床位1950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947人,其中醫生 1105人,護師(士) 1264人,藥劑人員264人。其中鎮級衛生院共18間,擁有病床位 508張。粵東醫院升級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區中醫醫院成功創建“二甲”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正在加快創建“二甲”工作。
2018年,全區體育競技不斷增強,梅縣華僑中學女子足球隊榮獲2018年廣東省“省長杯”青少年足球聯賽(高中、中職)組冠軍;梅縣高級中學隊榮獲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高中男子組東南賽區亞軍;梅縣區男子榮獲2018年梅州市“市長杯”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初中組亞軍;業余體校01、02年齡組女子足球隊獲得“省長杯”冠軍;07年齡組女子足球隊獲得梅州市“市長杯”校園足球聯賽冠軍;業余體校分別向省、市體校及富力足球學校合計輸送19名運動員。
十、人口與人民生活
2018年,全區人口出生率為12.08‰,死亡率為5.9‰,自然增長率為6.18‰。年末,全區戶籍人口616296人,同比增長0.48%;其中,城鎮人口287197人,農村人口329099人。全區常住人口54.36萬人。
據抽樣調查,2018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84元,同比增長8.2%;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89元,同比增長7.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35元,同比增長7.9% 。
2018年,全區有8.07萬人參加社會養老保險,有4.1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有5.58萬人參加職工醫療保險,有5.11萬人參加工傷保險,有5.12萬人參加生育保險,有47.7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有21.13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年社保費征收14.84億元,完成全年任務7.27億元的127%。
2018年,環保審批建設項目77宗,環保投資1.7億元。全區有環境監測站1個,生活污水處理廠4座,城區污水處理能力達到5萬噸/日。全區環境質量保持良好,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97.5%;地表水水質穩中向好,飲用和備用水源水質保持在Ⅲ類及以上,達標率100%;城區環境噪聲基本符合城市噪聲質量標準。
注:1.本公報公布的各項統計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