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翻滾,遍地金黃,梅縣區14.23萬畝早稻陸續進入收割季。各地農戶搶抓農時,開鐮收割,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在位于水車鎮安和村的圣鑫家庭農場水稻種植基地,金黃色的稻穗鋪滿大地,風中傳來陣陣稻香,收割機在稻田中來回穿梭,滾筒飛轉間稻穗瞬間脫粒,金燦燦的谷粒被裝入袋中,呈現出一幅動人的豐收畫卷。 
圣鑫家庭農場負責人吳銀昌:“今年收了大概有三百畝,天氣好(一天)可以收三十畝。今年的收成比以往好很多,產量也比以前高很多。(稻谷)收割之后就經過烘干,加工出來變成干谷,再加工就變成大米。”
據了解,該基地種植有多個優良品種,其中“旱優78”耐旱性強、抗倒伏,兼具高產優質與節水特征,在水源缺乏地塊種植可實現與傳統水稻相當的產量,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并為撂荒地復耕提供解決方案。
圣鑫家庭農場負責人吳銀昌:“這個‘旱優78’是新引進的,總體來說好管理、節水,產量也不錯。” 
現場還開展了測產工作,在早稻收割后迅速完成稱重等工序,通過專業測算,全面且精準地掌握實際產量,為“旱優78”在本地的適應性種植提供關鍵數據支撐。
據統計,今年我區早稻種植面積約14.23萬畝,預計7月下旬可全部收割完。為確保早稻豐收,我區各地紛紛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糧食生產一線開展技術指導,大力推廣良種良法良機,確保夏糧顆粒歸倉,為全年糧食豐產豐收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