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梅縣區石扇鎮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區位優勢,以黨建引領帶動產業發展多元化,盤活鄉村資源釋放發展動能。三年來,石扇鎮在預制菜產業發展、農文旅融合等項目上取得顯著成效,全力讓產業“繁花”綻放在“百千萬工程”實踐一線,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實習記者彭莉婷:“走進石扇鎮松林村預制菜生產車間,記者看到身穿工作服、頭戴防塵帽的工人們正在有序忙碌著。梅菜扣肉、咸菜包、客家娘酒雞等預制菜產品,都已經制作打包好,正等待裝車,發往珠三角等地區。”
近年來,在石扇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松林村持續放大石扇咸菜產業效應,大力發展預制菜產業。2023年,全市首個預制菜產業黨組織——中共梅縣客家預制菜(石扇)產業支部在松林村揭牌成立,為預制菜產業發展注入“紅色動力”,探索“黨支部+產業村長+公司、合作社、種植基地”“1+1+N”的客家預制菜產業發展模式,做大預制菜新興產業。據了解,石扇鎮松林村目前已建成1個占地約1000多平方米的標準廠房、1個100立方米的凍庫、2個專業烤房,擁有6條生產線,創有品牌商標“綠榕小鎮”,產品主要有石扇咸菜、石扇梅菜干等農副產品3個,梅菜扣肉、咸菜包、梅菜干包、客家娘酒雞等預制菜產品8個。并與100多家超市、商家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預計今年銷售額達500多萬元。
通過發展預制菜產業,石扇鎮不但把季節性農作物打造成常年可銷售的產品,增加經濟效益。還打破了行政村區域和行業的限制,將松林、新東、銀錢、中和、西南、中村、建新等7個村預制菜原料種植基地,通過支部、公司、合作社等方式串聯,推動村與村之間、村企之間強強聯合、以大帶小、以強帶弱、集群聯動,以黨建引領帶動形成產業發展多元化、可持續的強村富民之路。
實習記者彭莉婷:“風醉花間影,搖扇夏成詩。走進石扇鎮中村村,能看見正在建設中的‘醉花石扇’。這是石扇鎮黨委、政府,盤活低效用地、推動綠色發展、激活農文旅融合新動能的又一力作。”
石扇鎮人民政府人大主席丘坤良:“醉花石扇項目計劃總投資5000萬元,占地面積共500畝,首期占地200畝。主要通過集約‘黃化’柚園等低效用地進行項目建設,一方面能夠讓‘黃化’柚園的種植戶獲得租金收入和青苗補償,另一方面每年能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萬元。項目首期建成后,預計能為周邊村民提供就業崗位20多個,能夠促進鄉村勞動力回流,有效帶動就業。”
目前,醉花石扇項目已集約土地約200畝,同步完善了溝渠引水等基礎設施,首座溫室大棚也已基本建成。上半年,園區成功種植彩稻50余畝,現已完成收割,正有序推進輪作安排。此外,項目還種植了100多畝花卉,目前長勢良好,預計不久將迎來盛花期。
據了解,“醉花石扇”建成后,將形成以花木觀賞為核心,集親子、娛樂、科普為一體,延伸一二三產業發展的綜合項目,并與境內蕭向榮故居、羅芳伯紀念館、羅芳伯故居、“革命教授”張明生故居等紅色資源串珠成鏈,推進當地紅色文化、生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
石扇鎮人民政府人大主席丘坤良:“目前,我鎮已圍繞典型鎮村的建設任務,將工作任務逐一分解、細化,組建了6個工作專班點對點去推動各項工作落實。接下來,將聚焦顏值品質雙提升,堅持建管結合,加力提速省道S224線沿線風貌提升、圩鎮擴容提質等項目建設,著力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節點功能。持續擦亮石扇金柚、咸菜金字招牌,大力發展泰國青柚、水晶柚、葡萄柚等新品種,做優金柚、做大預制菜,著力打造對接城區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