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珠海科技學院青衿逐風突擊隊來到梅縣區石坑鎮,用青春視角挖掘客都底蘊,用創新思維激活鄉土資源,在實踐中書寫與石坑共成長的篇章。

抵達石坑鎮,青衿逐風突擊隊與石坑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開展座談,圍繞當地文旅資源稟賦與發展需求精準對接。鎮政府工作人員系統介紹了石坑的“寶藏家底”,從盤龍圍、梅魁第等客家古建筑傳承的文化底蘊,到葛藤窩烈士紀念碑鐫刻的革命記憶,從鐵山嶂層巒疊嶂的生態畫卷,到柰李、單叢茶等特色農產品的產業潛力。雙方聚焦“文旅賦能+文化傳承”核心方向,共同深挖石坑文化內核,助力農文旅融合發展。

實踐期間,青衿逐風突擊隊成員深入石坑鎮各個角落開展實地調研。他們登上海拔884.8米的鐵山嶂,記錄下生態修復后的綠意山巒;走進村落,用鏡頭定格盤龍圍這座始建于1480年的客家古民居的雕梁畫棟,探尋李氏家族的歷史沉淀;踏入梅魁第,觸摸這座始建于公元1403年的洪氏始祖屋的斑駁墻體,感受太平天國運動領袖洪秀全祖籍地的歷史厚重,細看客家傳統建筑中“三進兩橫”格局中的精美木雕紋飾,追溯洪氏家族在此繁衍生息的歲月痕跡。
來到東皋公祠,青衿逐風突擊隊成員在梅西區蘇維埃政府舊址聆聽老人講述革命往事,記錄磚木結構中軸對稱布局里的紅色基因;在葛藤窩烈士紀念碑前,認真聆聽1948年閩粵贛邊縱獨四大隊的戰斗故事,用筆尖銘記先烈的壯烈與光榮。鏡頭定格的每一處遺跡、筆尖流淌的每一段故事,都成為活化石坑文旅記憶的珍貴素材,為后續宣傳創作積蓄了深厚底蘊。

實踐不止于調研,更在于服務民生。針對盛夏蚊蟲隱患,青衿逐風突擊隊成員積極投身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防控宣傳工作。隊員們提前整理預防知識手冊,深入圩鎮街道,向商戶、村民發放資料。他們將“清除積水防蚊孳生”“正確使用驅蚊用品”等核心要點轉化為通俗易懂的方言講解,示范家庭防蚊技巧,讓防控意識深入人心。這場志愿服務不僅為“美麗石坑”筑牢了衛生屏障,更讓青春力量融入鄉村治理,在與村民的親切交流中互動中傳遞溫暖與擔當。

七月正值石坑鎮柰李豐收季,突擊隊專程前往嶺村3000畝柰李基地,深入了解其百年種植史、年產規模及肉軟多汁的獨特品質。眼前柰李園郁郁蔥蔥,掛滿枝頭的柰李飽滿誘人,美工設計組的同學以柰李果實的飽滿形態與柰李花的清新氣質為靈感,著手設計IP形象。這些融入鄉土氣息與文化溫度的形象,未來將融入文創產品,助力石坑柰李從“舌尖美味”升級為承載客家文化的“移動名片”,為特色產業注入文化附加值,點亮市場吸引力。
此次青衿逐風突擊隊的石坑之行,不僅是一次知識與實踐的深度融合,更是青春力量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從探尋紅色根脈、定格生態之美,到服務民生需求、創新產業IP,隊員們以專業所長為石坑文旅資源注入新活力,讓青春在扎根基層的奮斗中綻放絢麗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