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廣東省極端天氣多發期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控關鍵期,為推動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廣東省供銷合作社統籌省市縣三級供銷農服力量,以數字化手段建立健全為農服務網絡,助力全省農業生產服務降本增效提質。
在汕尾海豐、韶關南雄、湛江雷州,供銷合作社系統建立30個“1+N”智能蟲情監測系統(“1”是核心監測站,“N”是在田間設置若干輔助監測點),實現24小時不間斷捕獲害蟲,AI自動識別水稻主要害蟲種類,監測服務已超23個主要水稻種植鎮。經統計,智能蟲情監測系統已累計生成監測預警信號677條,識別并殺滅螟蟲等害蟲8.17萬余只,蟲害識別率達到90%以上,較農民自行管理,防治效果提高10%~20%,減少用藥1至2次,每畝增收節支最高可達175元。
依托“數字供銷”云平臺和“供銷農服”系統,搭建集數字田塊管理、農機作業監管、用藥方案追溯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農業服務管理平臺,該平臺已累計部署782臺數字化服務一體機,服務范圍覆蓋全省51家縣域農服公司,通過一體機可實時查詢農服合同、田塊作業和蟲情監測等信息,實現田間管理精準調控,服務質量全程可查、過程可溯。
全省系統依托現代物聯網技術與區塊鏈技術,打造南雄絲苗米、恩平馬鈴薯種植溯源系統,實現農產品全程可視化追溯。在南雄,絲苗米溯源系統實時記錄蟲情、土壤氣象、施肥用藥、收割倉儲等關鍵農藝參數,實現畝產提升15%、節肥20%,農藥使用量減少25%。在消費端,消費者可通過掃描產品二維碼,查看田塊VR實景、農事檔案、農資使用情況和流通路徑,既保障消費者權益,也助力水稻產業標準化、品牌化發展與村集體、農民增收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