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樞泗(1886—1972),梅縣東郊鄉周溪村人。有兄弟姐妹六人,樞泗排行第四。
樞泗年少時蕉嶺縣新埔墟協助其父經商。1904年他乘船到暹羅曼谷,在祖父謝云舫之門生楊鄉秀開設的“德興泰”酒行任職。不久,即辭職自立。1909年,泰王下令續建鐵路自碧武里府延至泰國最南端,謝樞泗為承包鐵路工程公司擔任監工及交通事務經理。
1910年,謝樞泗為徐子亭承包博他侖至大侖路段挖掘隧道工程。接手承包后,注意工人飲食起居,親自監督施工,終于排除萬難,如期完成有名的“考沖通”隧道工程。接著,樞泗承包監督素旺至童頌地段鐵路工程等。謝樞泗在工馀之暇即往合艾重擔騷區及他鄭區之旺琶山探尋礦藏。該樞泗為探尋礦藏,費盡一生心血,直至今天他的子孫仍在繼承他的事業。
1915年,謝樞泗在合艾縣署房之塢達拋河濱。以175銖向當地地主購得芭頓沙默50萊地,開始逐漸發展擴充。
購得“芭頓沙默”后,謝樞泗于1917年開辟首條街道,稱之為“謝樞泗街”。謝樞泗開辟街道興建店鋪后,此地才逐漸形成舟車輻輳來往頻繁之要區。這條謝樞泗街為“鵠沙默春”噠叻(“噠叻”即是市場)。1924年9月1日,當地舉行隆重儀式,慶祝由謝樞泗開創并親自設計藍圖建設之“合艾”噠叻,以及合艾火車站之落成揭幕。
合艾噠叻開始變成商業中心后,1928年合艾陸叻被當地政府升格為衛生局,謝樞泗被委任為局委員之一;1935年再升格為合艾區自治局;1949年又升格為合艾市。
1929年,泰王七世駕幸泰南,有鑒于謝樞泗之堅毅卓絕,把沙默春灌木林發展成為泰南之一個重要城市,特誥封謝樞泗為“坤宜發真納寬”男爵,并御賜勛章。
1932年6月24日,泰國改變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后,首任國務院長披耶拍鳳·育社那曾奏請泰王御賜三等白象勛章給謝樞泗。以后,泰國歷屆國務院長直至鑾披汶元帥,均有奏請皇上御賜謝樞泗勛章或紀念別針,先后共有30余枚。
1939年11月27日,謝樞泗獲泰國外交部批準成為泰國籍民。1941年11月27日獲泰國內政部批準,以皇上御賜爵名“宜發”為名字。1944年6月12日,由內政部批準注冊以“芝蘭納寬”(亦有音譯為“紫拉那空”)為姓氏。
從1917年開始,由謝樞泗設計藍圖及捐獻土地開辟之馬路,計有謝樞泗一路至三路、宜發頌鵠橫街及芝蘭納路等39條。此外,他還捐獻14萊地予合艾市政府興建芝蘭納寬運動場,捐獻土地4萊半建筑合艾市政府醫院,捐獻一部分土地建筑合艾中學。
1972年12月10日,謝樞泗在合艾節逝世,享年87歲。泰國九世皇陛下御賜圣土,卜葬于合艾往宋卡中途之南車站后謝樞泗園。合艾僑團聯合會挽以聯曰:
合艾看繁榮,十里名城雙手創;
市民謳區德,一株寶樹萬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