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密庵(1880—1940),梅縣松口大力村人,清末愛國華僑。其父梁映堂是印尼富商,曾任巴達維亞中華商會會長和荷蘭當局委任的巴城“甲必丹”。
梁密庵出生于巴達維亞。少年在巴城讀書,中學畢業后,協助其父經商。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前后,孫中山在南洋宣傳革命,梁密庵受其影響,加入了同盟會,在巴城與謝逸橋等創設“寄南社”,梁密庵被舉為社長。不久,“寄南社”改為華僑書報社,成為同盟會在巴城秘密聯絡點,革命志士常聚議于此,屢集義捐。贊助祖國革命。為此,孫中山曾親撰“華僑書報社”匾額以贈,后又書“努力進前”的立軸嘉勉。近代民主革命家黃興曾親自訪問,并書贈“是式南邦”橫軸留念。1912年辛亥“三·二九”廣州起義前夕,起義指揮機關亟需巨款應用,在這緊要關頭,梁密庵毅然將其父儲存之巨款,私自寄回國內支援。事后為其父知悉。其父亦深明大義,對兒子的愛國行動表示贊同。
民國元年(1912年)三月初一日,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為表彰他對革命的貢獻,特頒旌義狀,旌文稱:“梁密庵于中華民國開國之始,踴躍輸將,軍儲賴濟,特給予旌義狀,奕代后民,永多厥義,此旌”。
民國7年(1918年),孫中山來粵東視察,特率胡漢民、姚雨平等到松口探望謝逸橋、梁密庵等同盟會員并攝影留念。后梁密庵之交梁映堂晚年從印尼回鄉養老,南洋的產業由梁密庵悉心經營,生意更加擴展。民國29年(1940年)梁密庵在雅加達病逝,終年61歲。1943年由華僑和地方熱心人士捐資在松口中山公園內建“密庵亭”1座,作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