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元榮(1897—1978),梅縣雁洋長教村人。
叔父丘燮亭,是華僑富商,印尼僑領。少年時隨叔父到雅加達經商。青年時自創“榮盛公司”,先后投資興辦4家公司和1間工廠,成為印尼僑界之巨子。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丘元榮在印尼首倡組織華僑公會,創建華僑公學,開展華僑教育,繼又倡立華僑運輸商總會,為當地僑商向當局爭取合理地位、合法權益。之后,被推舉為雅嘉達中華商會主席。1937年后,丘元榮與其他愛國僑領組織慈善總會,丘元榮被公推為主席。其時他身兼印尼三大僑團之領導,號召印尼全體僑胞,踴躍捐資,支援國內抗戰。1942年春,日軍南侵,雅加達陷入日本侵略軍之手,丘元榮首批被關人集中營,其所辦之公司和工廠以及存貨、財物等全為日本侵略者掠奪。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丘元榮恢復自由,其熱心公益之精神,更加奮發。聯合設在雅加達的福建會館、廣肇會館、華僑公會、洪義順公會及新明會等各大僑團聯合組成“中華總會”,公推丘元榮為首任主席。其時,印尼各島交通未復,百業蕭條,各地動蕩不安,受難僑胞流落于雅加達者甚多,亟待施救。丘元榮撇下自身生意,在中華總會組織領導下督導救濟人員,辦食堂,覓住地,解決流離失所僑胞之溫飽。同時積極向印尼政府呈詞,請求撥出???,對難僑分發物資和現金,使他們得于安居雅加達,或返回原居留地謀生。受惠者達2萬余戶,10多萬人。
丘元榮一向熱心桑梓公益事業。1931年資助興建梅江大橋。1937年由印尼回鄉省親,又與丙村父老鄉親商建錦江大橋,并被推選為建橋名譽董事長。他與佐榮、陶榮兄弟3人即席認捐3個橋柱與橋面的建筑費。后因抗戰,全橋工程未竣。迨至日本投降后,丘氏兄弟繼續支持,使該橋得于建成通車。松口梅東橋興建時,他除認捐一孔整體之費用外,還在雅加達募款,使停建已久的梅東大橋于1950年竣工。1939年秋,香港南華學院設校于梅縣,丘元榮帶頭捐款,1941年,被推舉南華學院副董事長。1940年松口國光中學籌集建校資金,派人到南洋募款,在印尼得到丘元榮等的大力支持,集資20余萬元。此外,對梅縣體育館、東山中學、丙村鎮中學、華僑中學建設等均鼎力襄助。他的愛國愛鄉義舉,深受家鄉人民贊譽。
1978年5月2日,丘元榮因心臟病突發,醫治無效,在印尼雅加達逝世。終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