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汝和(1754—1830),字謙昌,號嚴巖,別號愧瞻。三鄉石樓村下黃人。性聰敏,貌英俊,少年讀書勤奮,熟讀經史,精于詩賦,志向遠大。弱冠之年被州牧賞識,清乾隆五十六年(1792年),得廩谷獎勵,使其學業更加進步。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參加鄉試,中第六名舉人。清嘉慶三年(1798年)參加會試中式,旋參加殿試,榮中進士,時年46歲。
鐘汝和中進士后,敘選知縣,敕授“文林郎”。曾任縣令六、七年,解職后在外講學多年。回鄉后在石樓村開設民新館講學,作育人才,開三鄉私塾之先河;倡建文昌祠,組織文祠會,每年早春三月,集文人于此,以文會友,共研詩文,黃沙、小都文人墨客亦常來此聚會。
鐘汝和卒于道光十年(1830年),享年77歲。其一生遺墨著作甚豐,惜于“文化大革命”期間銷毀殆盡,未能流傳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