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縣名人——1840年前
1840年前
1、蔡蒙吉 (1245—1276),松源鎮金星村人。宋寶佑四年(1256年)丙辰科登進士,有“神童進士”之譽,其祖若霖,父定夫,均為進士,故有“一門三進士”之稱。是宋代梅州著名詩人,抗元英雄。其故居1987年公布為梅縣文物保護單位。
2、李士淳 (1585—1665),字仲壘,號二何,人稱“嶺南夫子”。松口鎮洋坑祥安圍人。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集資興建元魁塔(今塔仍存,1989年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明崇禎元年(1628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東宮侍讀。修《程鄉縣志》、《陰那山志》。
3、李象元 (1661—1746),字伯猷,嘉應州(今梅江區)人。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中進士,授翰林院檢討。為清代嘉應州入翰林院之第一人。其長子李端,為清雍正元年(1723年)翰林。孫李逢亨。是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欽點翰林。李氏“一門三翰院”,為時人所稱道。
4、鄭蘭甫 (?—?)石扇鎮圍村人。名醫。“鄭士隆喉風散”創始人。該藥1982年獲國家銀質獎,成為暢銷國內外的喉科“圣藥”。
5、楊仲興 (1694—1775),字直廷,嘉應州(今梅江區)人。清雍正八年(1730年)中進士,為官30余年,勤政愛民。公務之暇,精研古文,《客人先生詩傳》評為“清一代吾粵之為古文者,當首推仲興與高要彭泰來”。
6、羅芳伯 (1738—1795),原名芳柏,俗稱羅大哥。石扇鎮西南村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赴加里曼丹島(舊稱婆羅洲)的西部(即今印度尼西亞)。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創建西加里曼丹蘭芳大總制共和國。首任大唐總長。立年號蘭芳,在位19年。是世界近代史上最早建立的民主雛型。
7、謝清高 (1756—1821),丙村鎮人。國際旅行家。其著作《海錄》是我國近代史中有關華僑與國際關系方面的重要參考書,林則徐稱其“所載外事頗為精審”并鄭重地將其推薦給道光皇帝。后人謂:“中國人著書談海事。遠及太平洋及大西洋,自謝清高始”。
8、宋湘 (1757—1826),字煥襄,號芷灣,白渡鎮象湖村人。清嘉慶四年(1799年)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編修。清代杰出詩人、書法家。其故居“京兆堂”。1987年公布為梅縣文物保護單位。
9、李黼平 (1769—1832)字繡子,又字貞甫,嘉應州(今梅江區)人。清嘉慶十年(1807年)中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詩人。
10吳蘭修 (1789—1839),原名詩捷,字石華,自榜“經學博士”,松口鎮到車村人。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中舉。著名古文經學家、金石學家、史學家、詩人。是我國研究南漢史的著名學者。著作甚豐。其《南漢經》五卷,被史學家稱為“十國紀事之書之冠”。
11、葉文保(1345—?),今梅江區城區曾井人。為人見義勇為、樂善好施,被尊稱為“半城公”。
*廖 睿(1370—1427),梅江區三角鎮大壢人。明永東元年(1403年)中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