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是通俗并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大多數俗語是勞動人民群眾創造出來的,反映了人民群眾豐富的生活積累。本文舉出幾句客家俗語,借以說明客家人是如何把豐富的生活積累巧妙地融入俗語中去的。
夜①翻②光③
注:①夜:晚上。②翻:顛倒過來。③光,光亮,與黑暗相對,引申為白天。
夜翻光,指處于襁褓階段的嬰兒,把黑夜當作白天又哭又鬧;把白天當作黑夜,安眠靜睡。
就好①那②鹽蘸味③
注:①好( hào ):嗜好。②那(ná ,客音讀“價”):遠指之詞,與“這”相對。③鹽蘸味:鹽,指加工成粉末的海鹽,這種鹽口感特別鮮甜。蘸(zhàn,客音“尖,上聲”),在液體、粉末或糊狀的東西上蘸一下就拿出來。味,調味品。鹽蘸味,用海鹽當調味品蘸東西吃。被民間奉為經典的“鹽蘸味”的“食經”,就是用海鹽蘸吃白斬雞。把宰好的整只雞放在水里煮熟后,撈出切成塊,成為白斬雞。
"就好那鹽蘸味",意思是,喜歡用海鹽當調味品蘸東西吃的那一種吃法。這句俗語,比喻有特殊的嗜好。
匹等①屎窟②來③剪布④
注:①匹等:匹,合。等,一樣,相同。匹等,用尺丈量布料,使裁剪褲子的尺寸與此相同。②尿窟:屁股,本文指圍繞臀部一周的長度。③來:進行。④剪布:用剪刀裁剪布料。
"匹等屎窟來剪布",意思是,裁縫師傅在替顧客做褲子的時候,最關鍵的一著,就是用尺丈量好顧客的臀圍后再落剪,這樣才能做出讓顧客合穿的褲子。用雅語翻譯這句俗語,就是"量(liàng ,客音 liáng)體裁衣",比喻按實際情況辦事。
灶背①磨刀②有光幫③
注:①灶背:灶,用磚石等砌成,供烹煮食物、燒水的設備。這里指農家廚房里的大灶臺。背,背面。灶 背,大灶臺的背面。②磨刀:用刀石磨菜刀。③光幫:惠賜,對出手相幫忙的人的敬辭。光,諧音“缸”。在農家廚房大灶臺旁邊,一般都會放置能盛三幾擔水的陶制水缸,水缸口表面粗糙,可代替磨刀石磨礪菜刀。有光幫(諧音“有缸幫”),指廚房里用菜刀切菜,若菜刀用鈍了,可以借水缸口做刀石磨礪,使菜刀鋒利。
"灶背磨刀有光幫",是得到別人幫助之后表達敬意的致謝之言。
釘屐①用鉆②
注:①釘屐:釘,用釘子固定東西。展(jī,客音"奇逆切;讀'劇,陽入'"),木屐,又稱木頭鞋,有前齒和后齒,舊時候,客家地區家家戶戶都有、無論男女老少都會穿的鞋具。釘屐,制作木屐。②用鉆:用,使用。鉆,打眼用的工具。用鉆,用鉆子打眼。
舊時候,客家人家家戶戶都會制作木屐。釘屐的材料有屐釘、屐坯(木料)、屐皮、固定屐皮用的長方形的小壓條。釘屐時,直接用鐵錘敲打鐵釘,把鐵釘釘進屐坯即可。如果用鉆子鉆好眼,將鐵釘順著鉆眼再釘進屐坯里去,便是多此一舉。"釘屐用鉆",比喻做不必要的、多余的事情。
咸菜燜①豬肉,唔使放油鹽
注:①燜:一種烹飪法,即緊蓋鍋蓋,用微火把食物煨熟。
如果按照客家人特殊的烹飪方法,“咸菜燜豬肉”,的確“唔使放油鹽”。客家人常用這種初聽起來似是而非、要人腦筋急轉彎的方式進行交談,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感悟到客家話的幽默、詼諧的巧妙之處。
(張謹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