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豆腐是客家三大名菜之一。這道菜是根據北方釀餃子演化而來的,由于南方稻多而少麥,又盛產黃豆,人們便把豆腐當作餃皮釀進肉餡煎煮熟,發現味道特別鮮美,于是便成了客家名菜。餡料以各人口味或家庭豐儉而定。一般以五花豬肉為好,配上少許香菇、魷魚、蝦仁等,加上味精、鹽,將餡釀進火柴盒大小的豆腐塊中,用植物油熟炸再轉煲10多分鐘即可吃。興寧北部山區有用豬肉與蔥白釀豆腐的,別有一番風味。蕉嶺人喜用海烏咸魚或雞蛋瘦肉作餡。南雄人有油燒豆腐的作法。福建連城有著名 四堡釀豆腐 ,濃香軟嫩,清爽可口,吃后不忘。寺廟膳食中的齋釀豆腐,餡料為花生仁、韭菜、蔥白、腐竹,植物油炸、煎、煮均宜,香味四溢,吃不膩口。釀法上,梅縣人最奇特,以三角塊造型。烹制手法上,有紅燒,有炸、煎、煮、清蒸的,有半煎半煮的,也有打火鍋的。五花八門,爭奇斗艷。

釀豆腐
關于釀豆腐的由來,有N個版本,以下是其中一個。從前,一興寧人和一五華人,兩人秉性相投,非常要好,結為同年。一天,兩人在興寧縣城相遇,相邀到飯店吃飯,在商議吃什么菜時,興寧人說吃豬肉,五華人豆腐,兩人互不相讓爭吵起來,店家怕他們吵翻,丟了生意,便想出一條妙計:用剁碎的豬肉拌上鮮美的佐料,然后釀進一塊塊豆腐,先煎后煮,弄得又香又甜,兩人吃起來,覺得味道比單獨吃一樣不知好多少倍。從此,釀豆腐便成了客家名菜。
材料:板豆腐、瘦肉、魚肉、蝦米、咸魚肉、白菜、蔥、姜、麻油、胡椒粉等。
做法:
◆瘦肉、魚肉分別剁爛,蝦米浸軟切幼,咸魚切幼,蔥切粒。將各材料放大碗中,加入調味料攪至起膠待用;
◆白菜摘好洗凈,放入油、鹽、滾水中灼熟盛起;
◆豆腐沖洗滴干,一開四件,豆腐用筷子,在豆腐中間插一個洞釀肉餡,放入油鑊中煎至微黃色盛起;
◆燒熱瓦鍋,下油一湯匙爆香姜片,加入上湯煮滾,放入白菜、豆腐滾片刻,下芡汁炒煮,滾即可原煲上桌。
注:釀好的豆腐用鍋煎再用瓦鍋煲,有的客家人還喜歡在瓦鍋底加些香麥生菜或蒜苗再放豆腐煲這樣豆腐也不會燒燋。
千年古城梅州,有 客都 之稱,中原人 衣冠南遷 到這里,不但帶來了讀書皆上品的風氣,也形成了自己的飲食文化客家菜。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炸成金黃色,把豬肉、魚肉做成的餡 釀 入其中,放進蔥花、香油,盛在雞湯瓦煲內燜著,直到香氣四溢。想來到了梅州的客家人一時無麥可包餃子,才創出如此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