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閣]
昔日,大埔百侯、楓朗等地逢年過節(jié),祚福定社或喜慶日子家宴時,均喜歡自制傳統(tǒng)美食“豬腸灌”款待賓客及家人共嘗。孩子們傳唱的童謠:“扛杠扛,糯米灌豬腸”說的就是此食品。可謂:嘗客家美食,悟天地靈氣。
“豬腸灌”制作極其講究。首先須選好不大不小的豬腸,即大腸與小腸之間的一段為佳,且沒有被屠刀刮破,糯米和水才不致漏出來。然后將豬腸清洗干凈。灌時先將豬腸一頭用苧麻繩系牢,另一頭用漏斗將清水灌滿。此時,將預先淘泡好的糯米一小勺一小勺地倒在漏斗里,一只手按著漏斗,另一只手在豬腸上抓擒,使清水在漏斗中滾動,糯米徐徐地灌入豬腸內(nèi),但不宜灌得過飽滿,約四成為宜,“豬腸灌”內(nèi)的糯米才會熟。灌好后再將漏斗那頭系牢,平放于竹制的盛器或銅盤上,用手把豬腸內(nèi)的糯米推均勻,放入鑊中蒸,蒸時需用溫火,猛火蒸會破裂。蒸至一小時以上待豬腸內(nèi)糯米熟后開鑊,端起讓其冷卻,再切成“寸灌”放在鑊里煎炸成兩端赤色,此一工序須注意火候及烹飪的技術。用膳前再用油、上等魚露、蒜白、香菇、蝦仁、魷魚、胡椒粉等多種配料燴香,便成為美味的客家美食。(楊燕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