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英紀念園位于葉劍英元帥的故居--廣東梅縣雁洋虎形村,是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景區建設集展現偉人風范、弘揚客家文化、推進生態旅游于一體。
葉劍英紀念園籌建于2004年,歷時三年,于2007年5月13日正式開園。設葉劍英紀念園管理局,為副處級事業單位,國營性質,直屬梅縣人民政府,內設辦公室、公共事業管理部、旅游經濟發展部、保衛科、葉劍英紀念館5個職能機構。葉劍英紀念園前身為葉劍英元帥紀念館,于1989年10月22日落成,由國家主席楊尚昆題寫館名,國家副主席王震剪彩開館。開館之后,每年平均接待瞻仰參觀的人民群眾和國際友人20萬以上,2005年接待觀眾25萬人次,2006年接待觀眾28萬人次。開館后,先后接待了江澤民、吳邦國、溫家寶、李嵐清、尉健行、李長春、李鐵映、鄒家華、張德江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楊尚昆、王震、喬石、謝非、陳丕顯、耿飚、李德生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 
葉劍英紀念園規劃占地面積482畝,分為紀念景區、人文秀區、生態林區和旅游休閑服務區。紀念景區中,以“少懷壯志”、“泉井情深”、“力挽狂瀾”、“翰墨飄香”、“百戰歸來”五大主題組織序列;人文秀區以葉劍英故居、葉家宗祠為核心,展示葉劍英出生和成長的環境;生態林區中結合山道布置“葉道英亭”、“心系赤子”石刻等,充滿詩情畫意;旅游休閑服務區內設置模擬軍事訓練基地、農家樂園、植物園和客家風情街,供游人休閑及購物。
葉劍英紀念館作為葉劍英紀念園的主體建筑,在設計理念上以舒展伏臥的體量,蜿蜒于青山之下,如孝子伏于父母膝下,安靜舒緩。因適應地形所作的形體轉折,也隱喻了葉劍英充滿轉折的一生。整個建筑像從大地里生長出的巨大石塊。同時,粗糙厚重的夯土材料和輕盈的玻璃與鋼的材質對比,象征了葉劍英儒雅細膩和剛勁雄渾的性格特點。
葉劍英故居位于廣東省梅縣雁洋虎形村,建于清代,坐東北朝西南,現有建筑面積350平方米。葉劍英在此出生并度過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建國后,葉劍英分別于1951年、1953年、1971年和1980年四次回到故居。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由當地政府及地縣撥出專款進行部分整修。此時將宗族近房親屬后裔另遷它處安居。1987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并進行對外開放,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將故居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10月歸屬紀念館管理。1992年8月經梅縣人民政府批準劃定文物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2001年6月由國務院宣布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在故居右側建立葉劍英元帥紀念館,2001年6月紀念館被中央宣傳部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