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梅縣區委書記張文廣就梅縣區在貫徹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和省委書記胡春華來梅調研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市委黃強書記來梅縣區調研相關要求行動中,如何結合梅縣區實際,推進“一區兩帶”建設接受專訪。
張文廣說,梅縣區積極搶抓國家促進原中央蘇區、廣東省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重大機遇,把發展壯大實體經濟作為全區工作的重中之重,發揮后發優勢,扭緊“三大抓手”,明確目標任務,狠抓工作落實,實現經濟社會較快發展。
近年來,梅縣區籌資56.6億元推進道路基礎設施和城市公共配套服務設施建設,逐步拉出城市框架、形成產業規模,讓梅縣區的發展后勁站在了一個較高的起點上。
張文廣表示,城市發展既要擴容,也要提質,要不就會成為死城、空城。中山大學粵東醫院的建成,不但滿足了市民對高端醫療的需求,也帶動了新城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教育作為民生工程,在新城建設中尤其不能缺失。建設梅縣外國語學校,拉近了與發達地區教育水平的差距。
張文廣說,在發揮后發優勢中,梅縣區還堅持科學規劃、產城聯動、滾動發展。區委區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三大抓手”和市委市政府建設“一區兩帶”的工作部署,不但規劃建設了城東白渡產業園,水車產業園,而且在畬江產業園建設綜合保稅區,這將推動梅縣區快速發展。
通過發揮后發優勢,梅縣區吸引了富力集團、喜之郎集團、紅星美凱龍、金利來集團、鐵漢生態、棕櫚園林、龍洲股份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集團投資城市建設;廣鐵物流、聯邦快遞、平鹽鐵路、鹽田國際“無水港”等一批大項目也相繼簽約落戶綜保區;富力集團和深圳海王集團強強聯手,在水車產業園共同投資建設生物谷,帶動了華大基因、中大南藥的入園;隨著城東白渡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堅定了航鑫科技、梅盛偉業、博森光電和BPW(梅州)車軸等企業的發展信心,裝備制造、新型電子和新材料等主導產業不斷集聚。據統計,今年1至10月份,全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12億元、比增21.58%;本級稅收在粵東西北74個縣(市、區)排第2位。接下來,梅縣區將繼續扭緊“三大抓手”,落實兩大政策,努力把集聚區建設成為廣東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示范區,把梅縣新城建成宜居區。
(文/陳勇文 程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