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因此此次召開的全國“兩會”備受關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期目標為6.5%—7%。
那么,今年梅州各縣(市、區)經濟預期增速如何?梅州經濟能否保持逆增長?各縣(市、區)如何支持創新創業?目前,隨著各地緊鑼密鼓的部署落實,新一年的發展思路和藍圖已清晰。
兩大政策支撐 經濟指標上調
2015年,在全國經濟增長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梅州全年度GDP增速達8.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9.4%,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后發優勢凸顯。然而在“去產能”的大背景下,無論是全國還是全市層面,今年的經濟發展形勢都不容樂觀。但梅州作為全省唯一的一個全境屬于原中央蘇區的城市,省委、省政府在大力推動粵東西北振興發展的同時,對原中央蘇區和革命老區采取更加特殊的扶持政策,將為梅州振興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因此,在今年初召開的梅州市“兩會”上,梅州市市長譚君鐵表示,2015年梅州GDP增長8.6%,而今年的預期目標則上升為9%左右。
記者注意到,從各縣(市、區)已公布的2016年經濟增速預期來看,梅州8個縣(市、區)都不同程度地上調了GDP增幅預期。其中,梅縣區調幅最大,從2015年的7.8%調至2016年的10%左右。
謀劃項目對接 構建發展新格局
“一區兩帶”是梅州市委、市政府當前的重大發展戰略,是梅州發展城市經濟、新型工業、文化旅游、休閑健康等產業的重大平臺,也是實現振興發展的重要載體。今年的梅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把推進“一區兩帶”建設作為重點工作而大篇幅著墨。各縣(市、區)在謀劃今年的發展時,圍繞“一區兩帶”,主動對接。
在對接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方面,梅縣區畬江工業園作為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核心區,梅縣提出今年要在園區規模、基礎設施和項目落戶上取得新突破,打好園區發展攻堅戰。全方位對接申報,力爭綜合保稅區今年獲批。計劃投入20多億元推進集聚區的道路、管網和醫院、學校公共配套及綜保區配套服務項目建設。投資10多億元的綜保區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年底要初成規模;上半年要完成投資近億元的水車生物谷項目道路、綠化、亮化工程;力爭明年上半年完成投資3億元的醫院、學校等配套工程。
打造發展平臺 點燃經濟引擎
2016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依然是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要工作之一。從梅州各縣(市、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縣(市、區)都將陸續出臺關于創新創業的相關舉措,如完善創業培育服務體系等,部分縣(市、區)還在眾創空間、孵化器建設上提出了具體的目標。
梅縣區今年將鼓勵引導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發展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商貿物流產業,積極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補齊產業短板。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引導超華科技和嘉元科技籌建國家級工程中心。鼓勵和支持企業技術入股和專利成果轉化工作,深化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服務體系建設,支持主導產業加大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創造力度。
夯實基礎建設 加速與產業融合
近兩年來,梅州電商產業發展迅猛,涌現了梅縣電商產業園、興寧淘寶服務站等電商產業基地?;ヂ摼W技術的日益普及的今天,對正在加快振興發展的梅州來說,信息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去年12月,梅州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梅州市信息基礎設施三年建設實施方案》《梅州市貫徹落實<廣東省“互聯網 ”行動計劃>(2015—2020年)實施方案》,提出要把梅州建成全省信息化建設高地。各縣(市、區)紛紛響應,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加大信息化建設形成共識。
梅縣今年將加快4G網絡建設,實現行政村、重點旅游景區、主干道路全覆蓋。深入實施“全省農業信息進村入戶試點縣”、智慧校園等工程,加快推動電子政務向鎮村延伸覆蓋,推進“公共大數據中心”及“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通過信息技術提升交通、醫療、教育、旅游和城市管理等領域的管理水平,全力推進“智慧梅縣”建設。加強網絡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確?;ヂ摼W信息安全。
?。戏饺請笥浾?唐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