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演進的新形勢,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堅持自立自強,突出應用導向,推動我國人工智能朝著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發展。
今年以來,我國人工智能熱潮持續涌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經濟社會各領域滲透賦能。在政策引導、技術創新和產業融合等多輪驅動下,人工智能正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清晨,在深圳的智能社區里,AI健康管家會根據老人的健康需求定制早餐食譜;午后,濟南的社保大廳里,AI員工已快速處理上百件社保工單。夜幕降臨,寧波的智慧交通指揮中心,AI系統正實時優化全城路網紅綠燈配時,緩解晚高峰擁堵。
這是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的今日中國,遍布全國的行業算法正改變每個人的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深刻洞察人工智能的戰略意義,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

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構建企業主導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助力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p>

就在這次集體學習幾天后,總書記來到上海,實地考察人工智能領域發展情況,他指出“我國數據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完備,市場空間巨大,發展人工智能前景廣闊,要加強政策支持和人才培養,努力開發更多安全可靠的優質產品”。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數字經濟首席研究員 王宇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工智能的重要指示,是推動我國人工智能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指引,深入推動“人工智能+”行動,我國在人工智能部分領域已具備一定優勢,已經形成了覆蓋基礎層、框架層、模型層、應用層的完整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
今年以來,我國人工智能領域多模態大模型加速迭代、智能應用場景持續拓展。創新不斷突破的背后是國家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統籌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的戰略布局。針對算力供給不足的瓶頸,持續加碼新型基礎設施投入,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算力總規模居世界前列;針對數據要素流通的堵點,一體化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和公共數據開放共享,不斷筑牢人工智能發展底座。

在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當下,我國正著力激活創新生態,打造全球最活躍的人工智能應用市場。截至目前,中央企業攜手中小企業已在工業制造、能源電力、智能網聯汽車等重點行業超500個場景布局應用人工智能。在合成生物工廠,用AI算法驅動生產,可以使數億菌群24小時優化發酵工藝,效率提升了十倍。在高速動車的研發車間,仿真大模型可以將空氣動力計算效率從一天縮短到10秒級。

中國中車首席技術專家 陳大偉:以往要進行數百次仿真分析,導致一個車型定下來要耗時幾個月甚至一年時間。我們國家高速列車的快速發展積累了上百T的相關數據,采用神經算子等核心算法訓練出的大模型讓計算效率提高了30倍以上。

人才是人工智能長遠發展的基石。今年以來,我國加速構建多層次人工智能人才培育體系。在上海模速空間,完整的產業鏈吸引了上千名平均年齡只有三十歲的人工智能人才在這里創業。

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 張宏韜:今年,上海將重點強化人工智能人才集聚與培養,打造全球人才與創新樞紐。通過政策支持、資源普惠和生態共建,構建從底層算力到頂層應用的全鏈條創新環境。
緊跟技術發展培養緊缺型人才,各地紛紛成立人工智能學院、實施人工智能人才計劃;推出“人工智能訓練師”、人機交互設計師等新職業、新工種;部署“人工智能應用”就業育人項目,惠及學生超過620萬人。

未來,我國將堅持自立自強,突出應用導向,在核心技術、場景應用、生態建設、國際合作等維度同步發力,推動我國人工智能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