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縣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編 2022年3月24日
【中心要聞】
深化“數字政府”改革,提升政務服務環境
2021年,梅縣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市政府對政務服務工作的部署要求,深化“放管服”、“數字政府”改革,提高審批服務便民化程度,提升服務群眾、服務企業、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成效。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促進審批服務便民化
(一)深化政務服務“就近辦”。結合深化鄉鎮街道體制改革,加快事權下放,目前,下放鎮級事項686項(其中委托事項677項,授權事項為9項),村級事項58項(初審事項57項,全權事項1項)。積極構建區鎮村三級政務服務體系,配強政務服務隊伍,區級220多人,鎮級38人,村級386人,形成了600多人的區鎮村三級政務服務人員團隊,制定了區鎮村三級績效考核辦法,對政務服務人員的工作紀律、工作質量、工作效率等方面進行量化考核,提高辦事效率,充分發揮區鎮村三級業務流轉質效,有效解決群眾辦事“最后一公里”問題。
(二)推廣數字政府移動服務平臺運用。至目前,粵省事平臺用戶注冊406975戶,粵商通注冊用戶46851戶,粵政易注冊用戶11416戶。同時在“粵省事”政務平臺地市特色板塊開設了政務服務預約功能,統籌完成區級214項高頻事項和教育、民社、農業等15項惠民事項與“粵省事”政務平臺對接,初步實現政務事項“指尖辦”。
(三)推行政務服務“一窗辦”、“網上辦”、“免證辦”。我區有政務服務實施事項單位32個,事項1585項,進駐政務服務中心單位25個,進駐事項1404項(其中一門式綜合窗口進駐單位18個,進駐事項601項),進駐率88.58%,可網上辦理的事項1384項,占比87.31%。推動政務服務“免證辦”,用省發電子證照(如營業執照)替代原有紙質材料,通過直接在系統調取的方式,取代由辦事群眾、企業自行提供紙質材料,進一步優化辦事流程。目前我區已發布免證辦清單總共114項,制作了共329個電子印章,每天調用電子證照的次數為500次以上。梳理我區電子證照發證、用證清單,實現全區電子證照應發盡發,我區應發電子證照數56個,已發電子證照數56個。
(四)建立“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市內通辦”。構建跨區域協作機制,優化調整通辦事項業務規則,政務服務大廳設置了跨域辦專窗。目前跨省通辦事項30項,省內通辦事項109項,全市通辦事項126項。
(五)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對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熟悉掌握系統操作流程,做到全區工建項目審批統一標準、統一受理。至目前我區工建項目審批系統已受理事項1417宗。
(六)深化證照聯辦改革,完善“主題式”辦事服務。梅縣區梳理出第一批(59項)“證照聯辦”主題事項,召開了“證照聯辦”工作推進會,下發了《梅縣區“證照聯辦”改革實施方案》,按照“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次申請”“互認共享”“一次辦結”的原則,在區中心、鎮級大廳綜合窗口開設“證照聯辦”專窗,不斷優化辦事創業和營商環境。至目前“證照聯辦”事項審批共147宗。
二、夯實網絡基礎,提高數據運用能力
(一)積極做好政務外網升級改造。大力推進全區鎮村和區直機關事業單位政務外網改造,做好我區全部線路的接入、改造、開通和使用,實現千兆到區、百兆到鎮、50兆到村,構建高速智能、集約共享、分級保障、安全可靠、面向未來的“數字政府”電子政務外網。
(二)扎實開展“信息系統數據”普查。進一步摸清政務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資源底數,建立完善我區的政務信息系統清單、公共數據資源清單和需求清單,逐步解決當前系統臺賬不全、數據家底不清、數據基準性不高、數據碎片化等問題,形成公共數據資源目錄維護常態化更新機制。目前,數據普查錄入信息系統91個,資源目錄664個,數據掛接率49.25%。
(三)積極做好信息化項目管理。印發了《梅州市梅縣區區級政務信息化項目管理辦法(試行)》、《梅州市梅縣區區級政務信息化項目立項審批細則》,按照統籌規劃、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和安全穩定的原則,逐步實現區級政務信息化項目由條線化管理向整體化管理轉變。
(四)持續推動自建系統遷云上線。目前上線“梅縣區惠民信息平臺”、“梅州市梅縣區婦幼保健院網站”、“中共梅州市梅縣區委黨校官方網站”、“梅縣區政務服務中心運行概覽圖”和“梅縣名人故居智慧旅游導覽系統”,籌備上線“智慧農業”、“智慧公路”等業務系統,以統一平臺、共享數據、租用服務、統一維護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共享數據資源、節約建設運行成本、提高平臺的負載能力、降低維護難度。推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現合計有4252多路視頻信號接入智慧梅縣,為“數字政府”提供監控“一張網”的功能應用和平臺支撐。
(五)探索智慧科學的“一網統管”區域治理新模式。結合智慧梅縣二期升級改造,探索引入“粵政圖”,圍繞經濟運行、應急指揮、消防救援、住房管理、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等領域,擴大智慧梅縣政務指揮中心數據接入范圍和數量,優化“應急指揮、輔助決策、大數據分析和應用”等相關功能,推動數據融合共享,大力提升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力爭打造粵東“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示范點,“一網統管”相關設計方案正在規劃中。
三、完善大廳建設,提升政務服務水平
(一)設置24小時自助服務區。在政務服務中心一樓設置24小時自助服務區,配備有個人惠民信息查詢、納稅信息查詢、社保信息查詢、養老資格認證、港澳通行證辦理、交通違法事項辦理和1083項行政審批事項的自助服務,解決了周末及法定節假日群眾辦事不方便的問題。
(二)設立了企業開辦專區。安排刻章企業進駐,為新辦企業現場提供免費刻制2枚印章服務。同時,新辦企業還可以通過綠色通道一次辦理和領取營業執照、公章、普通發票,實現“照、章、稅”“一窗通取”和“最多跑一次”的目標。
(三)實現“不動產過戶+水電氣過戶”一窗通辦。完成與省不動產登記“一窗登記”系統、水電氣業務系統對接,辦事人只需交一套材料,填一張表單,提供身份證、不動產交易信息、不動產電子證照信息等即可通過省不動產“一窗登記”系統實時共享給水電氣部門,申請材料由4份減為1份,跑動次數由4次減到1次,實現不動產過戶、水電氣過戶“四件事一次辦”,實現不動產過戶及關聯市政公用事項一窗通辦。
(四)抓好梅州綜合保稅區政務服務工作。積極協調籌建綜保區政務服務分廳,賦予區級政務服務中心審批權限,為入駐綜保區的外貿進出口、跨境電商、物流等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政務服務。
(五)研發了梅縣區政務服務中心運行概覽圖。對區政務服務中心辦件量、人流量、紅黃牌等進行數據分析。
四、堅持人民至上,力促惠民政策落實
(一)發揮惠民平臺作用。統籌完成惠民信息公開平臺升級建設,增加了新農村專項資金公開、百歲老人人臉識別、基層招聘、掃黑除惡專項專欄、黑名單應用等11項功能,完善了宣傳、公開、查詢、監管“四位一體”的惠民便民服務系統,進一步擴大惠民信息公開范圍,公開事項49項,在涉農資金監管方面實現了社會和政府監督的雙向結合。
(二)提升熱線服務效能。按照市政府和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對12345政府服務熱線和作風效能的工作要求,認真做好服務熱線管理和作風效能工作,努力完善運行機制,落實責任,強化管理,提高了政府服務熱線和效能投訴運行管理水平,擴大了熱線服務覆蓋范圍。同時圍繞提高現場解答率、工單回復率和群眾滿意率的目標,認真協調各職能部門解決群眾訴求問題,去年全年共受(處)理政府服務熱線工單8804個,按時辦結率100%,回訪滿意率99.7%;受(處)理機關作風、行政效能投訴18件,其中存在作風效能問題8件。
2022年,我局將緊扣國家、省、市“放管服”改革部署,以“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為統領,以“打造全市政務服務改革排頭兵”為目標定位,不斷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一是繼續抓好政治理論學習和黨史學習教育工作,進一步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共同推動梅縣蘇區振興發展。二是持續推進遷云上線、政務外網改造和“信創”工程的落實,進一步推進“云、網、數、安”建設,為我區的政務信息化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的支撐。三是進一步提高數據共享和開發利用水平,加快數據共享頂層設計,推進智慧梅縣平臺二期升級改造,優化“應急指揮、輔助決策、大數據分析和應用”等相關功能,構建更全面更準確更完善的綜合信息平臺,打通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逐步解決實現各部門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問題。四是繼續推廣“粵系列”移動服務平臺、電子文件的應用范圍,提升政府辦公信息化水平和辦事效率,保障政務信息安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和減證便民措施,提高服務效率。
【運行情況】
據統計,區政務服務中心2022年1月份共受理行政審批及服務事項16630件,辦結16615件;2月份共受理行政審批及服務事項15631件,辦結15606件。1月份鎮級受理1377件,辦結1305件;2月份鎮級受理1193件,辦結1077件。12345政府服務熱線1、2月份工單共1525件,回訪1474件,群眾滿意1472件,滿意率99.86%。
【光榮榜】
2022年1、2月份評出區政務服務中心“文明窗口”2個、“黨員先鋒崗”5名,“服務之星”20名,鎮村服務之星18名,分別是:
文明窗口
區民政和人社局窗口 不動產登記窗口
黨員先鋒崗
曾國平(市場監督管理局窗口) 李瓊魁(綜合窗口)
賴利珠(不動產窗口) 廖耀柯(醫保局窗口)
羅瓊燕(民政人社局窗口)
服務之星
馬紫燕(綜合窗口) 羅曉意(綜合窗口)
唐飛英(衛健局窗口) 郭文苑(城鄉規劃局窗口)
李加嫦(公安分局窗口) 葉如春(公安分局窗口)
張冬林(稅務局窗口) 彭梅斐(市場監管局窗口)
古偉(婚檢窗口) 余斯雅(不動產登記窗口)
黃小麗(不動產登記窗口)楊寶望(不動產登記窗口)
黃潔瑕(醫保局窗口) 古宇青(醫保局窗口)
蔡金鳳(醫保局窗口) 楊金和(民政和人社局窗口)
陳燕清(民政和人社局窗口)王宇歐(民政和人社局窗口)
李愛英(民政和人社局窗口)曾慶威(民政和人社局窗口)
張冬鳳(梅西鎮中心綜合窗口)韋海惠(梅西鎮中心綜合窗口)
蔣金河(隆文鎮中心綜合窗口)溫瑜媚(丙村鎮居委服務站)
謝思萍(丙村鎮聯和村服務站)李蔚鳳(雁洋鎮永福村服務站)
葉韻婷(程江鎮大新城居委服務站)潘佳妮(南口鎮車陂村服務站)
陳雪芬(南口鎮益昌村服務站)鄧麗雅(石扇鎮松林村服務站)
李寶花(隆文鎮村東村服務站)丘加丹(扶大鎮三葵村服務站)
廖秀琴(扶大鎮居委服務站) 巫文霞(白渡鎮嵩溪村服務站)
洪艷婷(程江鎮扶貴村服務站)曾冰鈺(桃堯鎮黃沙村服務站)
葉曉霞(雁洋鎮南福村服務站)陳惠姬(松源鎮灣溪村服務站)
【窗口動態】
△1月17日、2月23日,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黃芬到政務服務中心慰問窗口工作人員。
△1月28日,區稅務局副局長曾東斌到政務服務中心稅務窗口指導工作。
△1月28日,2月21日,區民政和人社局局長陳紀珠、副局長賴廣東到政務服務中心指導工作。
△1月28日、2月7日,區自然資源局局長凌宏志、副局長余永輝到政務服務中心不動產登記窗口指導工作。
△2月7日,區稅務局局長藍綻、副局長曾東斌到政務服務中心稅務窗口指導工作。
△2月8日,區住建局副局長陳宇雄到政務服務中心指導工作。
△2月22日,區醫保局局長李華新、副局長盧堅干到政務服務中心窗口慰問工作人員
呈報:溫助民書記、王鋒區長,彭華副區長
呈送:區委常委、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區政協主席、區政府副區長,區委辦、區人大辦、區府辦、區政協辦、區紀委辦,駐中心各單位,中心窗口,各鎮政府,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