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是開放環境下的創新,絕不能關起門來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要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科技創新的落腳點,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馬克思主義經濟規律揭示,無論是發展生產力,還是提高經濟效率、發展集約型經濟,都離不開科技進步和創新。唯有依靠科技創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長極和增長帶,才能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引擎,促進經濟結構再升級,實現經濟發展新跨越。
當前,梅州自主創新氛圍弱、體制機制不健全、投入不足的問題,絕不能成為“實現美麗與發展共贏”的絆腳石,突破口就是借力“用戶至上、互聯為魂、數據為源”的“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力量,以其技術內生、關系重構、資源重組的能量,凝聚成市場化改革新動力,提升實體經濟創新活力和市場競爭力,改造升級煙草、電力建材、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等傳統產業,加快發展新能源、新醫藥、新材料、新電子、健康養生等新興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科技創新的落腳點”,為我們科技創新指明了方向。筆者認為,對于梅州山區來說,蹄疾步穩加快科技創新,需要走好五條路徑。一是培育生態綠色新型工業。以綠色低碳為標尺,引領和推動我市以新型工業化為主導的實體經濟發展。二是打造客家特色養老服務業。朝著數據化、智能化、網絡化和云端化的方向,推動養老服務業創新發展。三是做好“足球+”文章。以足球之鄉、足球賽事、足球文化等為基礎,驅動旅游、餐飲、教育、康養等產業發展,加強產業間的融合,形成產業鏈條。四是創新農業經營方式。以當下的互換并地、土地托管、聯耕聯種等農業規模經營形式,將家庭勞動為主的自耕農業升級為現代農業經營方式。五是靈活配置農村金融市場。鼓勵金融產品創新,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進一步促進農村產權制度、經營方式和組織機構創新發展。 (羅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