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開端,是一封塵封近四十載的泛黃信封。它靜靜“躺”在“平安梅縣”公眾號后臺的留言里,承載著臺胞李先生微茫的期冀。李先生將它發(fā)給了梅縣公安民警,信封上的地址與姓名,是他念念不忘的親人朱女士在梅縣隆文鎮(zhèn)的舊跡,更是他跨越海峽追尋血脈的唯一線索。
面對這條線索,民警們開啟了艱難的尋親之旅。歲月流轉,物是人非,多方走訪后,民警確認信封上提到的朱女士已離世。但他們并未放棄,幾經(jīng)周折,最終在梅城找到了朱女士的后人。經(jīng)細致核實,確認這正是李先生苦苦尋找的至親血脈。民警第一時間將聯(lián)系方式告知李先生,至此,兩岸親情的電波,在分隔數(shù)十年后終于重新連通。
8月15日,承載著對故土的向往與對親人的思念,李先生踏上了父親魂牽夢縈的故土。在隆文鎮(zhèn)的老屋前、在祖先的墳塋旁,他長久駐足。“回到自己父親出生的地方,看見自己血緣的至親,滿滿的感動!”他激動地通過信息再次向“平安梅縣”致謝,字里行間是漂泊終得歸岸的釋然與溫暖。深深鞠躬的那一刻,不僅是對祖輩的告慰,更是對故土最深的眷戀。
此次尋親故事,意義非凡。一紙舊信,牽動兩岸情;民警接力,鋪就歸鄉(xiāng)路。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尋親,更是公安民警用責任與溫度,為離散的親情重架橋梁的動人實踐。一封薄薄的信封,承載著厚重的思念;一次用心的找尋,讓血脈跨越了時間與海峽,在故鄉(xiāng)的風中溫暖相擁。
歲月或許會模糊字跡
但根植于血脈中的親情呼喚
終將穿透時光
讓漂泊的游子
在故鄉(xiāng)的土壤里
葉落歸根